1.
腸病毒非嬰幼兒專利,醫師已經預估今年腸病毒會造成大流行,今天立赫保健學堂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腸病毒,讓大家可以做好預防。
2.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傳播方式主要有3種:
1.腸胃道(糞—口、水或食物污染)
2.呼吸道(飛 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
3.分泌物接觸傳染
2.呼吸道(飛 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
3.分泌物接觸傳染
潛伏期為2-10天(平均為3-5天) ,在發病前數天就具有感染力,發病一周後傳染力最強,在家庭與學校中有很高的傳染率,人群聚集且空氣流通不良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情形。
3.
而得了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呢?
一般症狀有發燒、手足口病、皰疹性咽喉炎、出血性結膜炎、頭痛。而有些會轉變成重症,例如無菌性腦膜炎、心內膜炎、肢體麻痺等需特別注意。
4.
一般腸病毒的治療為症狀治療並配合多休息多喝水來慢慢痊癒,但若小朋友有以下症狀:
1.嗜睡 2.心博過速 3.持續性嘔吐 4.肌躍型抽搐,代表可能為腸病毒重症,需快點將小朋友送到醫院去做觀察及治療,還有1個333法則可以提供給家長做為一個警訊,所謂333法則為:
小於3歲+高燒39度以上+持續3天,若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代表腸病毒重症機率會大大提升,家長需小心留意。
5.
腸病毒常在春夏兩季造成大流行,所以做好預防工作可以大大減少感染的機會,預防工作有以下幾點:
1.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3.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4.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5.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6.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7.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。
8.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9.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,家長回家後應洗手、更衣後再接觸家中幼童。
10.於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公共場所,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,避免傳染他人。
10.於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公共場所,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,避免傳染他人。